close

芙蓉花

木芙蓉自古就以其胭脂紅的花色 以及冬日一枝獨秀盛開的特性 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 為其吟詩寫作

芙蓉花

王安石< 水邊無數木芙蓉 露染胭脂色未濃 正似美人初醉著 強抬青鏡欲妝慵 >

正是讚頌木芙蓉的佳作

芙蓉花

木芙蓉以其獨特的花色漸變特性而聞名

由於花青素酸鹼度之變化 花朵清晨時是白色或粉紅色 之後逐漸轉濃

下午則是紫紅或桃紅色 極具觀賞價值

芙蓉花

這是上午8點左右 色彩較淡還帶點白色的芙蓉花

芙蓉花

中午12點的花色已轉為較濃的桃紅色

芙蓉花

傍晚花瓣包蕾凋零轉深紅

芙蓉花

細看會發覺就算捲成一團也各具風情 頗為有趣

芙蓉花

芙蓉花

更奇特的是隔天竟見到尚未完全包覆 花色深紅而依然可見花蕊與柱頭的幾朵花

芙蓉花

一樹芙蓉舞翩躚   粉嫩嬌柔燦笑顏

捲瓣嫣紅憶昨芳   含苞萬蕊爭秋妍

芙蓉花

木芙蓉與山芙蓉花葉極為相似 如何分辨卻眾說紛云

或說木芙蓉的葉子為五角心形

山芙蓉為廣三角形

芙蓉花

更有人說木芙蓉別名山芙蓉(亦即同屬)

亦有人以花葉上的絨毛區分....

綜合各家說法

將庭院裡一開花即為粉色 直到下午才轉紅的花歸為<木芙蓉>

芙蓉花

木芙蓉也好  山芙蓉也罷

花開一日是她們的宿命

但謝幕時卻不似花瓣紛墜的悲情

芙蓉花

而是在最美的紅豔時刻 

將花妍緊縮捲起

一如回到花苞的初始 

隔朝仍和綻放的粉妍共漾枝頭

芙蓉花

悄悄伸展身手的花苞

為明朝的嬌妍含羞探首

芙蓉花

猶抱琵琶半遮面

芙蓉花

木芙蓉別名三變花.拒霜花.霜降花.斷腸草.木蓮.轉觀花.醉酒芙蓉

芙蓉花

晚涼思飲兩三杯 召得江頭酒客來 莫怕秋無伴醉物 水蓮花盡木蓮開

白居易的詩詠也讓芙蓉花有了木蓮的別名

芙蓉花

蘇東坡有< 千秋掃作一番黃 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 相思卻是最宜霜 >

拒霜花之別名可能源自於此

芙蓉花

<廣群芳譜>中稱此花<清姿雅質 獨殿眾芳 秋江寂寞 不怨東風 可稱俟命之君子也>

芙蓉花

詩仙李白曾有<昔作芙蓉花 今為斷腸草>之詩詠 所以芙蓉花有斷腸草之別名

芙蓉花

木芙蓉是一種古老的園藝植物 在古代 她常被種植於庭院和寺廟周圍 象徵純潔與美麗

芙蓉花

在古典詩詞中 木芙蓉經常被描繪成象徵秋天的花卉 代表收穫和希望

木芙蓉的花語也因而是希望和喜悅

芙蓉花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

一生開落任東風

古詩~~呂本中

芙蓉花

 

新開寒露叢 遠比水間紅  艷色寧相妒 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 搴木古祠空  願得勤來看 無令便逐風

韓愈

芙蓉花

 

不向橫塘泥裡栽 兩株晴笑碧巖隈 枉教絕世深紅色 只向深山僻處開

萬里王孫應有恨 三年賈傅惜無才 緣花更歎人間事 半日江邊悵望回

山路木芙蓉 --崔櫓

芙蓉花

水面芙蓉秋已衰 繁條偏是著花遲

 平明露滴垂紅臉 似有朝愁暮落時

秋朝木芙蓉--趙彥昭

芙蓉花

有美不自蔽 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 秋至風露繁

麗影別寒水 穠芳委前軒 芰荷諒難雜 反此生高原

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柳宗元

芙蓉花

木末芙蓉見一枝 楙辭深致雅堪思 清江碕岸斜臨處 照景無知若有知

乾隆 御詠木芙蓉

芙蓉花

 

感謝 iris8iris 應詩

蝶擾人無願

蜂纏蕊上粘

且隨閑意共香甜

落袖風前

看鳥坐雲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松竹軒 的頭像
    松竹軒

    松竹軒的藝境

    松竹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