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3月23日(國曆4月19日)是媽祖聖誕
各地天后宮都有熱鬧的慶祝活動
4月16日早上出門正好遇到慶祝媽祖聖誕的遶境隊伍
這是我們首次觀賞這樣的活動
對廟會的相關資訊並不熟悉 只能就所知約略解說
面對這些活動 直覺就會想起這首膾炙人口的<廟會>
作詞者賴西安不但將廟會活動描寫得極為出色
也將先民勤勉.謙卑.知足的人生哲理透過作曲家蘇來(陳輝雄)輕快的旋律 詮釋得淋漓盡致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
盤柱青龍探頭望 石獅笑張嘴
紅燭火檀香燒 菩薩滿身香
祈祝年冬收成好 遊子都平安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 鈸鐃穿雲霄
范謝將軍站兩旁 叱吒想當年
戰天神護鄉民 魂魄在人間
悲歡聚散總無常 知足心境寬
媽祖駕前的兩位將軍
著綠色袍服的是眼觀宇宙萬物的千里眼
穿紅袍的是耳聽世間眾音的順風耳
跟隨一旁的信眾 動作.神態竟和千里眼將軍如出一轍 讓人莞爾
不知是否為替換而做準備
繞境隊伍來自臺北.桃園.新莊.台中.南投.嘉義....
不同天后宮的兩位將軍 服飾.頭臉都有差異 台北天后宮多了於背後書寫名號的冠帶
頭髮是金紙造型(篙錢)
不同陣頭的神轎也各具特色
只要看見涼傘 媽祖神轎就到了
涼傘的造型為直筒圓形
沿途旋轉不停 遠望猶如一把傘 是給媽祖沿途遮陽歇涼之用
源起於古代帝王出巡時的<華蓋> 以顯示出巡者的地位崇高
旋轉時必須不急不徐 以逆時鐘旋轉
如此別人才能看清楚主神及廟宇的名號
整個進香隊伍中的壓軸即是媽祖神轎
抬神轎的重責大任由神轎班負責
神轎外型有如一座小廟 上有頂蓋由八人扛抬
而芭蕉扇則緊隨神轎之後
雖有神轎班輪流替換 抬轎仍是一件辛苦的任務
榕樹下的宋江陣表演
不同宮廟的宋江陣表演各有精采之處
表演後榕蔭及石桌石椅成了休憩的最佳場所
遶境的陣頭已經陸續聚集到南洲開靈宮前廣場
熱心的觀眾或坐或站 井然有序
五人成陣之官將首陣
八家將與官將首的職務差不多 都是擒拿罪犯以及替城隍爺開路 可說是<地下刑事組織>
如果眾鬼靈不服從 即以手中刑具來擒捕
官將首行拜廟之禮前 會有兩位快跑到廟前 操演完之後就進廟裡行禮 然後衝出廟外
再與其他隊員共同擺開陣勢 整隊一同回到廟裡
八家將與官將首最易分別是在於他們的裝扮上
官將首是開面頭戴官帽 是古時候武將所戴的帽子
頭髮長長的 眉毛向上伸展 有如兩支角
臉打花臉 口露兩支獠牙
五人中央者手持三叉杖 其他四人則手持刑具一高一低對位
而八家將只有打花臉頭戴官帽 手持法器
因此八家將與官將首在不注意時會混為一體
聲勢浩大的神明出巡遶境是一般廟會活動的重頭戲
這些豐富的廟會活動 除了具有知識.藝術與娛樂功能之外
也兼具教化民眾.凝聚民心和保鄉衛民的特色
榕蔭下聚精會神觀看慶典的畫面讓人感動
一掩耳 一拍手 自成有趣的畫面
犁炮 顧名思義就是用犁頭生(犁頭鐵質部)搭配火爐施放
當火爐中的木炭將犁頭生燒紅時 就可以用來點燃手中的排炮(尺炮)
並在點燃的同時丟向神轎 這種燃放鞭炮的方式稱為犁炮 而後期也有直接使用香來當成引燃的工具
濃煙漫天 轟隆作響中 神轎屹立不搖
轎夫無畏無懼的神采 讓群眾懾服
鞭炮聲喧白煙如霧籠 彩紙紛飛如霞光四射
神秘吉祥的意象 定格一幅喜瑞美好
Alice 美好回應 謝
廟會好精彩 月英的解說也很精闢~~讚
雖然很怕鞭炮聲 但廟會還是很吸引我啊
sara 美好回應 謝
感恩精彩廟會分享 能親臨現場挺棒
台灣風俗縮影
米喬 美好回應 謝
好難得碰上盛會 圖文並茂 對我而言 都是兒時印象 好想身臨其境
美麗少婦 美好回應 謝
廟會是孩時的記憶了 熱鬧非凡
整村子都會動起來 很是有趣
lulu咪 美好回應 謝
感謝您以不同的眼界
宏觀的說明廟會
感覺是神聖的
只是那個鞭炮...真的不會有危險嗎?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
曉悠 美好回應 謝
好熱鬧的廟會
媽祖出巡的陣容浩大
神轎很大需要八個人來抬 真是辛苦這些人了!
羅東的媽祖廟當天也很熱鬧
還有歌仔戲可以看 真是少見! 還有甜湯圓吃平安呢~
Nini絮語 美好回應 謝
廟會這首歌的歌詞 充滿鑼鼓喧囂的熱鬧感
旋律輕快又討喜 我很喜歡
小時候很喜歡看廟會 現已失去興致了
我家附近有家宮廟 有活動時喧鬧ㄧ整天 我不是很喜歡
歡鑼喜鼓慶廟會
鞭炮聲中雲霧繞
舞龍舞獅獻祥瑞
祈求歲歲都平安
謝謝妳將廟會活動的由來典故說得很清楚
多了對眾生的關懷
有些其他宗教的人總覺得民間信仰是迷信
但我覺得是祝福眾生的平安
多了慈悲與關懷
~~~~~~~~~~
這廟會遊行的場面好壯觀喔
長長的遊行中好精采喔
有神轎 ,有千里眼,有八家將表演 好精采喔
小時候去看中元節的廟會遊行
中有七爺八爺繞境活動
我喜歡看高高的白無常慢慢而行
有時黑面無常會跳行而走
跳到我前面嚇我
那時候小小的心靈會害怕
~~~~~~~~~~~
這廟會的場面非常隆重盛大
隊伍與各項表演活動都非常投入
以向媽祖祈求
歲歲年年,時時刻刻都平安
官將首陣原來有這樣的典故
擒拿罪犯
協助城隍爺問路
城隍爺是掌理陰間之事
讓罪惡多端者無所遁形
荷塘詩韻 應詩 謝
廟會
喧天鑼鼓齊鳴
信眾圍繞神明大轎前
鞭炮聲響不停
祈禱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
打從內心祈禱默念
官將首出巡
威震八方
揮汗如雨斬妖孽
隨神轎遶境
顯靈的媽祖娘娘
沸騰了人海
平安符繫上進香旗幟飄揚
虔誠祈禱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Ponylite的心世界 美好回應 謝
嗯~~很有意思呢
我對廟會也是很有興趣
看你拍攝的場景
也是很豐富
不過這官將首的臉譜
跟我認知有差呢
感覺很隨興的
夢玄 美好回應 謝
我也很少參加廟會 因為鑼鼓喧天人潮洶湧 會感覺不舒服
不喜歡擁擠的感覺
寶寶 美好回應 謝
很有意思的民俗活動,
Big Fish 美好回應 謝
好久沒看到宋江陣了!
這幾年在推動文化保護的影響之下,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廟會活動了。
感謝 monica 美好回應
很想念這樣的畫面
對我來說這就是家鄉的印象了
別的地方看不到
許多畫面真的讓人很思鄉
感謝 伊芽 美好回應
民俗廟會..隨著人民生活習慣. 情感與信仰代代相傳.
廟會.在歷史傳承與人們精神生活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終年不斷..神恩浩蕩.庇佑延綿!
fwubiao 美好回應 謝
遇見歡樂、喜慶的民俗活動,
整年都有好運喔⋯
f30917 美好回應 謝
孩時的記憶,廟會整村都會很熱鬧,一起跟著神明走又有東西吃,大人可見一些多年不見的親友,很是有趣
爾格 美好回應 謝
三月瘋媽祖,是真的!
從小到大媽祖誕辰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如今
我習慣準備好香花水果到媽祖廟裡為媽祖娘娘慶生
女兒會要求過媽祖娘娘的七星橋,母女倆一起走吧
虔誠地許個願望,投入幾個硬幣入水池,無比歡喜。
人潮洶湧,香煙繚繞,誠心誠意跪拜,仰神威凜然
旁邊的休息處排一碗仙草冰或愛玉冰,心涼脾胃開
信徒與馬祖娘娘的心境是如此親近,神似母親的愛。^^
Piano maggie 美好回應 謝
熱鬧滾滾的廟會
浩浩盪盪的隊伍
從中也感覺到無形的力量了
那力量是信徒們的期盼眼神
也有信徒們表演的文化傳承
我印象中台灣的廟會在外國人
眼裏是很特別的文化
前幾天在TLC,和國家地理頻道
有在介紹台灣的廟會文化。
風雅 美好回應 謝
適逢宗教旺季
隨處可見熱鬧非凡的廟會
traveltosky01 美好回應 謝
廟會活動真的熱鬧非凡,
總是吸引路過民眾的目光,
兟絲 美好回應 謝
自小鄉村生活平淡,廟會便是日夜期待的盛事
相較於今,當年其實是陽春型的
政府的日漸重視傳統文化
各民俗活動除詳加考證,更融入多元設計的理念
於是,目睹的
便是旗幟.樂器.服飾.道具.主題呈現...寓教於樂的完美結合
驚艷又感動
感謝 PIG HOME 應詩與美好回應
媽祖聖誕廟會好熱鬧,
陣攏順風千里法,兵家乩將舞沾巾,
鞭炮聲隆響亮天,人潮遶境文化傳。
前幾天去南化水庫,也有看到像畫面媽祖遶境,
在我家門口也有看到,炮聲隆隆熱鬧滾滾。
感謝 Harry-Diesel 美好回應
台南老家附近的廟宇,
供奉的神祇是五府千歲,
那裡的廟會與抬媽祖,
繞境的陣頭及活動, 看起來有所不同。
很遺憾的是, 未曾親眼目睹「抬媽祖」這宗教活動;
但幸運的是, 經由您的介紹, 我對它能有所認識。
感謝 迦恩 美好回應
張大師拍的廟會真精彩呢~
王夢麟民歌的廟會曾風糜一時呀,彷佛回到童年記憶了....
感謝 附座 美好回應
“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祷即聆”──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题詩。是對媽祖精神的高度概括。
媽祖是一位慈悲博爱、護國庇民、可敬可親的女神,其目的仍是為了化育子孫後代和弘揚民族精神。
感謝 ㄚ麥 美好回應
傳統民俗節慶,是地方上的盛事。
民眾熱心虔誠參與,熱鬧中也祈福。
感謝 istone石頭記 美好回應
這些文化 強而有力富有意義
期待政府 可以重視並強化它
將這些廟會文化,
成為一種觀光元素。 ^^
Deines 美好回應 謝
台灣特有的廟會活動
真的很有特色又熱鬧